
昨天有家長從選擇FP30/P125/B1的困擾,問到小朋友上團體班好還是個人班?
我總覺得上團體班好玩,比較沒壓力,小朋友因此可以持續學下去。缺點是自己卡住時比較沒人知道,教學速度也不能加快減慢。也可能因為這樣而放棄。
但學琴其實是一個枯燥,漫長的過程,尤其是變成專業走音樂班這條路。沒有壓力很難堅持下去,越小的孩子越困難。如何讓小小朋友在椅子上坐上30分鐘。真的能很快成為興趣,認為彈琴是一件趣事的小朋友真的相當少。
有家長說我只希望小朋友養成興趣,不用走專業這條路。不過我還是得提醒,光是要養成這項興趣,還是要加上壓力,持續至少一年,才能有”基礎”,可以在往後的日子中去發揮成興趣。
也就是說,對大部分的人,個人班的壓力是較大的,此壓力也是必須的。初學者重點在於續航力了。過去我在短暫的教琴時間中,發覺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回家之後沒有練琴,這導致下一堂課時老師認為學生程度沒有進步,所以沒辦法往前教更新,更有難度的東西。但為了對家長或學生有交代,就僅能放掉目前在練習的曲子,找一條同程度的新曲子再練。如果老師不換曲子,就叫學生就同一條曲子繼續回頭練,沒有新東西,家長學費付得下去嗎? 這是老師的壓力。而事實上大部分學琴都是在這個循環之下進行。
相對的,日本這幾年流行的是”大人的音樂教室”,大人就不從枯燥的古典鋼琴學起,也不練困難的指法,反而直接學習流行歌學的簡單和弦開始,更能有動力繼續下去。從這點來看,小朋友學琴就讓人有更辛苦的感覺。